这是开始整理我个人成长的痛点的第一本书,因为我总是苦于划分我当下应该为了目标做什么事。
Inbox
- 习惯的激励来自于身份认同
- 最终目标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体系,目标与体系不是一个东西
- 目标是短暂的,完成之后就结束了的
- 体系是长期的,是身份认同的
- 比如我要学吉他 / 我要做音乐人
- 我要学 C# / 我要成为优秀的 Coder
- 可以反推,多想想我要达成这些目标,什么样的人会去达成这些目标?
当前想成为的人
我目前想达成的目标
- 拥有能看出线条的身材
- 拥有灵活的运动能力、优秀的心肺能力
- 整个人非常有活力、阳光
- 代码能力优秀,能够快速解构问题
- 能够路边遇见钢琴顺手弹一曲,比如《La La Land》中男主在酒吧弹的曲子
- 能够明智的处理自己的钱财,不再为钱发愁
- 和女朋友关系非常健康
- 能够很有干劲的生活,比如四处旅游
我想成为怎样的人?
- 主动设计生活的人
- 我是一个自律健康的人,我会通过饮食与锻炼管理好自己的身体。
- 我是一个享受运动、身体灵活的人,我把体能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短期任务
- 我是一个内在能量充足的人,我愿意把能量传递给别人,让人和我相处感到轻松愉快
- 我是一个思维敏捷、持续学习的程序员/创作者,喜欢钻研和突破复杂问题
- 我是一个能随时用热爱治愈自己、连接生活的人
- 我是一个能管理好自己的责任,也能给身边人带来安全感的人
- 对世界保持好奇、不将就生活的人
第一定律:让它显而易见
第二定律: 让它有吸引力
C9:在习惯形成中亲友所起的作用
在这一章中提到了从众现象,讲述了我们要利用人性中的从众心理,让自己进入到一个具有同样好习惯的群体;同时从众心理也有弊端,当进入到新群体,即使新群体使用的方法比较笨拙,但我们为了融入,还是会采用比较笨拙的方法。
这里我会想到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我为什么会加入我们公司,其实也可以用这个来回答——“我期望加入一家不断提高自己技术力、并且目标远大、踏实肯干的公司,在这样的公司氛围中,我能很好的自我学习、成长进步。”
这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戒烟,让戒烟失去吸引力,就能让吸烟者放弃吸烟。通过不断地强调吸烟不会增加你的社交手段、社交能力、身体健康,吸烟不会让你的神经放松等等。这让我想起了,我越长大越觉得小时候的游戏不好玩的原因极可能是——身边没有朋友在玩了,而让我重新喜欢上一款游戏或者说我总是没能喜欢上新游戏的原因也可能是——身边没有足够多的朋友在玩某款游戏。
我们采取行动的实际,永远只有当我们感觉到再不改变就会收到影响的时候,才会采取行动,也就是受环境所迫走出舒适圈。
C10:消除坏习惯的根源
转变想法:将 我得 转变为 我想xxx
- 使用轮椅:被轮椅困住→轮椅解放了我,能够带我出去
- 锻炼:我得锻炼了 → 是时候增加我的耐力了,我想要变得更加有型
- 财务:我必须要省钱 → 生活水平在收入之下可以让我未来的生活更加宽裕
第三定律:让它简便易行
C11:次数 > 质量
大多数情况下,行动比酝酿更有价值,我们在酝酿的时候,更多的情况是为了逃避行动失败的风险,企图当巨人,然而只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所以,为了矫正这种情况,我们只用记住次数 > 质量,行动 > 酝酿,来平衡我们计划与行动的周期。